首页 资讯 > 内容页

少数民族艺术节 绵阳舞蹈让观众热泪盈眶! 每日讯息

来源:话骨绵掌 发布日期: 2023-04-07 14:18:05

4月4日晚,四川省第九届少数民族艺术节在凉山闭幕,绵阳多个作品获佳绩。其中,舞蹈《心鼓》荣获非职业组第三名。

《心鼓》的26名表演者,都是来自涪城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听障少年。站在舞台上的他们,听不到音乐,仅靠着4名手语老师的辅助来掌握节奏、完成所有的表演动作。

该节目围绕一群听力残障的孩子展开,由于先天听力残障,他们从小生活在一片静寂的世界里。每当他们看到父兄姐妹敲起羌鼓,跳起沙朗,总会疑惑一面小小的羌鼓怎会有如此的魔力?


(相关资料图)

为了解开心中的疑团,他们把耳朵、把手、甚至把胸膛贴在鼓面上,希望通过鼓面的震动来感受羌鼓的力量。

然而,一次次的尝试总是伴随着一次次的失望。直到有一天,那响彻云天的声声羌鼓,打破了心底的寂静,点燃了胸中的热血……

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孩子们装上了人工耳蜗,他们第一次听到了鸟鸣鸡啼,第一次听到了阿妈呼唤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听到了羌鼓声声。

孩子们兴奋地拿起鼓槌,敲响了在心底沉寂多年的羌鼓,羌鼓声声,敲响了希望,点亮了未来!

“这个节目,来自于真实的故事,原型就在台上的表演者中。”绵阳市文化馆副馆长、《心鼓》主创编导宋雨田介绍,节目的编创并不容易,从灵感创意、动作创编、音乐创作、演员征集、排练等,差不多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才基本成型,20多名演员来自于不同年级,覆盖了小学到高中。在排练时,既要协调他们的学业和课余时间,同时也要照顾到大家的身体状态。

2022年,《心鼓》参加四川省第十届中小学生艺术节线上展演,获得一等奖。此次参加四川省第九届少数民族艺术节,则是孩子们第一次在许多观众面前登上大舞台。“展演前,大家都很紧张,我们就安慰孩子们放松心情。”宋雨田说。

许多观众不知道的是,演出中,为了安全,孩子们需要取下人工耳蜗,佩戴特别制作的节目道具。所以,表演中只能依靠手语老师的辅助来感受音乐的节奏。

表演完成后,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虽然台上的孩子们听不到,但能从观众的表情感受到热烈的回馈。

绵阳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

记者:唐云峰

责编:冯梦晗

校对:崔英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3 华夏供销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琼ICP备2022009675号-37   联系邮箱:435 227 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