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快点过来,我老婆胸口很痛,还一直在出汗,人要晕过去了……”
4月21日清晨5时20分,杭州市临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东湖急救点接到一通紧急来电,电话那头声音急促,还带着颤抖。
这通求救电话来自市民王先生。
(资料图片)
王先生说,妻子李女士36岁,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凌晨突然胸闷胸痛,透不上气来,短暂休息后症状非但没有减轻,而且脸色还越来越差,口唇也开始发紫。
王先生吓坏了,赶紧拨打120。
“按我们的提示立刻进行胸外按压,我们马上就到。”
120警笛响起,在收到通知后的两分钟之内,临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院前急救段冬梅医生和同事们带上除颤仪、心电监护器、呼吸机等专业设备,迅速出车。
5时29分,急救车到达事发现场,只见李女士倒在地上,一旁的丈夫焦急地进行胸外按压。
段冬梅第一时间上前判断生命体征:意识丧失、无颈动脉搏动、无胸廓起伏、瞳孔散大。
“马上抢救!”急救团队按照操作规范,立即进入急救角色,持续胸外按压、球囊通气、连接心电监护、评估心电图等各种抢救流程正在进行着……
经过数分钟紧急抢救,段冬梅已满头大汗,体力也消耗不少,但她和同事们并没有降低抢救的强度和效率。
“给予200焦电除颤,继续5个循环心肺复苏,评估心电图仍室颤,再次予200焦电除颤……”专业的指挥声音萦绕着安静的房间,终于一番抢救后,李女士心跳逐步恢复、呼吸恢复正常——风险并没有降低。
“心跳不稳定,血压也很低……”段冬梅立即将李女士转运至临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进一步的生命支持。
在临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室里,医护们已经做好各项抢救准备,心电监护、吸氧、开通静脉通道……经过接力救治,李女士从死亡边缘被拉了回来,生命体征逐渐稳定。
在场的人都长吁了口气,“真是捡回了一条命”,提起当时凶险的经历,王先生到现在还是后怕。
人的心跳呼吸一旦骤停,“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分钟到6分钟,而正确的心肺复苏是救命的关键,高质量的心肺复苏能暂时维持血氧供应,心脏按压越早,越能提高急救的成功率。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3 华夏供销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琼ICP备2022009675号-37 联系邮箱:435 227 67@qq.com